目前分類:我自己的經濟學 (6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選擇()取捨

就經濟學的角度而言,選擇(decision)即決策(decision)之意,選擇(或決策)都包括取與捨,取是得到利益,捨即捨棄,是付出代價。這也點了人們從事經濟行為(選擇活動)時,因為要付出代價,

陳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選擇─人生的無奈

很多對我們有用的東西都具有稀少性,逼得我們不得不作選擇,選擇就是取捨,有取就必須捨棄。人生的無奈!

陳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我做最近看的書中提到金錢、政治與宗教構成現待人類世界的三大支柱,其中第10章金錢的氣味對於金錢的內涵有更精采的論述。準備考試覺得身心俱乏的同學可以學我看ㄧ些這種課外讀物當做消遣。

Sapiens

陳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金錢

對如我一般的芸芸眾生而言,「錢」是最有用的東西,有錢可以買任何在市場上出現的東西,滿足我們的多重欲望。偏偏錢也是最具有稀少性的資源,我們總是感覺不夠,且我觀察到的現象,愈有錢的人愈覺得自己的錢愈不夠。很有意思。

陳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妳)能奈我何!

就算你(妳)有用,我不付妳(你)高薪時,妳(你)能怎樣?而這句話:你(妳)能奈我何!實在是人類世界中很重要的概念。

陳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生產面

    商品面有消費者欲望滿足問題,這是有主觀的成分。而生產面所關注的則是要素投入與產品產出之間的關係。就雇傭關係中的雇主(老闆)來說,這包括兩件事

陳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除了這些之外,對於經歷大半部分人生的我而言,吃飯不止是填飽肚子,有空閒時,與家人在家附近的家庭餐廳吃個悠閒午飯,感覺不錯。與好友一起聚餐,聊著共通的話題,追憶那純真美好的年代,也很好。如果老婆能親自下廚,煮頓晚餐,不管口味如何,雖然花費明顯高於外食。更好!東西不止是東西,而是被層層主客觀事項所包覆的組合體。這些概念經過包裝後,就形成商品

103年4月6日時我有感而發畫了這張圖,大家也可想一想商品的意涵眼與腦  

陳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快樂、效用與幸福本是三個近似但有差異的概念,但是,演化到現在的經濟學,在消費者部分,就用效用函數U(所消費之物)將三個概念聯結,也就是快樂=效用=幸福,而效用是個數字,也就是把主觀的滿足轉換成數字。另外,創造一個偉大的概念「邊際效用」來詮釋我多吃一條烤秋刀魚,多點一份烤鯖魚所多增加的快樂。本來的小確幸轉換成邊際效用這個學術用語。至於Marslow的層級需求,在傳統經濟學教科書中就不會出現了。


陳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然,人的慾望滿複雜的,不僅是簡單地劃分層級可以解釋。以簡單的每日午晚餐為例(我往往不吃早餐),午餐就是一般的自助餐,有時嘴饞多點一條對心臟血管與永續海洋有幫助秋刀魚,就覺得很小確幸。晚餐有時吃好一點,到住家附近日式家庭料理點份浦燒鯛魚定食,再多點份烤鯖魚。也是有幸福

兩尾秋刀魚

陳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飯」實在重要與意義深遠,我們每天都在吃飯,賺錢的目的也通俗化約為「吃飯」與「養家活口」,說穿了就是自己要吃飯,家人要吃飯,大家都要吃飯。這是我們人類為了活下去的一個基本且必要的活動。

「吃飯」這件事,首先的功用就是「填飽肚子」,這滿足了「生理需求」,然後我們就有安全感,然後,「衣食足知榮辱」,我們就開始想符合社會的期待與被尊重,這就是社會需求與尊重的需求。對國人而言,吃飯已經由填飽肚子的生理需求進化到一種(複雜的)社交活動。「吃飯」不是個簡單的事情。

陳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我們要了解人是群居的動物,群居的人更進一步發展出複雜的社會結構,進而有文化,進而對不同位置的人形成規範。然後,大家都努力不想被歧視,以致於出現尊重的需求。

對於這個道理,是我最近看「人類大歷史」(Sapiens)這本書http://www.bookzone.com.tw/event/BCS164/index.asp

陳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學習的經驗中,馬士洛(Marslow)的層級需求理論實在令人印象深刻。我自己用電腦畫出來如下

進階參考

陳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利益的來源:解決問題與得到快樂

「產生利益」有兩個角度,一為消費或使用這個東西可以得到快樂,另一為幫吾人解決問題。其實這是一體兩面,問題解決就可以產生快樂,例如肚子餓的時候是個問題,有東西吃就解決了肚子餓的問題。相對魚肚子餓的時候,「肚子不餓」的狀態就是種快樂。如果不只想吃飽,還想吃頓美好的晚餐,也滿足了。也是快樂。所以,看起來不同的兩個觀念,其實互為表裡

陳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源(resource)有用的東西

“有用”最淺顯的道理就是對我們有幫助,即「產生利益」(價值)。至於要深究就不是那麼容易。但是,我想這也是要花時間好好交代。不然,我這輩子可能會有遺憾?

陳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消費財觀點下的稀少

就消費者所購買的消費財而言,『稀少』的現象是消費者主觀的慾望滿足與生產者客觀的生產條件交互作用的結果。

陳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市場經濟中的稀少性

在市場經濟中,只要需要花錢(有「價格」)的東西就是具有稀少性的東西。為什麼,因為如果「免費」或價格過低時,都會出現排隊或買不到的情形。這種現象在經濟學中稱為「供不應求」。

陳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少不等於數量少

有沒有聽過: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正是!

陳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少≠貧窮

稀少是我們對某一資源感覺到“不夠用”的時候,而「貧窮」是指未達最低生活水準,所以,就定義而言,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陳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免費=不具稀少性;要錢(價格>0)=具稀少性

所以,我們了解到我們所處的市場經濟中,就市場角度而言,要付費才可以取得的東西都是具有稀少性的

陳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稀少性

    『稀少性』就是“感覺不夠”的東西,這種東西在市場經濟中通常要花錢來買,也就是這種東西有價格。我小時候如果有人跟我說要花錢買水喝。不只是我,同時代的其他人會覺得這個人瘋了!但是,現在呢,「水」的銷售量高居所有飲料之冠。例如我到大陸時,常喝的就是「農夫山泉」,「可口可樂」,「康師傅」…等牌子的礦泉水。

陳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