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理性選擇就是做出最划算的決策,但是,怎麼才算最划算的決策?經濟學上用利益與成本的比值「益本比」最大作為標準。經濟理論中決策者的決策於邊際利益=邊際成本時達到最佳化境界,所對應的決策就是理性決策。這也是接下來要不斷實踐的課題。

    接下來以幾題1010公職考試專區出現過的題目打頭陣,對理性選擇這個概念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體會。

第20-1題

經濟學家假設人們的形為都是符合理性行的,這隱含人們的行為符合以下哪個選項?   

(A)追求成本最小化          

(B)追求利益與成本的差距最大   

(C)從來不犯錯                      

(D)永遠遵守法律規定。                                   1010407

解答:(B)

解說

(1)這題一看就知道(B)是答案,不過其他選項呢?我們一個一個來檢視。

(2)首先(A)不對,除非是利益既定下,才追求成本最小;同理,成本既定下,追求利益最大。更一般話就是追求利益與成本比值(益本比)最大,或是利益與成本的差距最大化。

(3)選項(C)牽涉到「理性預期」的觀念,認為理性的人仍然可能“犯錯”,只是不會一錯再錯地重蹈覆轍。

(4)選項(D)是「道德(價值觀)」與「經濟」在決策上最大的不同。如果你的價值觀是「永遠遵守法律規定」,則不論有沒有人監視,你都會選擇一直守法。但是,如果是用「經濟原則」,則會考慮守法的益本比與不守法益本比之間的比較,如果「守法」益本比相對高,就會選擇「守法」;反之,則選擇「不守法」。一個例子就是考試要不要作弊,或是要不要遵守交通規則,如果是「道德」層面考量,考試絕對不作弊,也絕對要遵守交通規則。如果是經濟層面的理性考量,就是看情況。很有意思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