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存貨
「存貨變動」算是個較為“冷僻”的觀念,在經濟學中也處於“角落”的位置。在國民所得會計帳中,「存貨變動」屬於「投資」的一部分。不過,「存貨變動」又分為事前的「計劃性存貨變動」(意願存貨變動),與事後“東西賣不掉”所產生的「非計劃性存貨變動」(非意願性存貨變動)。就總體經濟的觀點,事後“東西賣不掉”(非計劃性存貨增加)表示經濟出現「超額供給」→總產出>總需求,此時,總產出水準將會下降;反之,如果事後“東西不夠賣”(非計劃性存貨下降)表示經濟出現「超額需求」→總產出<總需求,此時,總產出水準將會增加。
毛投資=淨投資+存貨變動 I(事後)=I(計劃)+△inv |
其中△inv表示「非計劃存貨的變動」,如果I(事後)>I(計劃)→△inv>0,表示「非計劃存貨的增加」;反之,如果I(事後)<I(計劃)→△inv<0,表示「非計劃存貨的減少」。
實際產出 ≡實際支出 計畫產出=計劃支出 |
874
若社會的需求不足,根據凱因斯學派的理論,則: (A)物價會下降(B)廠商存貨會增加(C)均衡所得會增加(D)失業會減少 (99)原住民四等 |
解答:(B)
理由:廠商的“第一個動作”都是作「存貨調整」。
875
根據簡單凱因斯模型的分析,當計畫支出超過所得,則下列效果何者正確? (A)所得下降(B)計畫支出下降(C)非計畫存貨小於零(D)非計畫存貨大於零 (97)身障三等 |
解答:(C)
876
在簡單凱因斯模型中,實際支出大於計畫支出,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計畫的存貨增加且產出增加 (B)非計畫的存貨增加且產出增加 (C)計畫的存貨減少且產出減少 (D)非計畫的存貨增加且產出減少 (97)原住民三等 |
解答:(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