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兔颱風遠離了
跟預期的一樣,四天假期轉眼即過,相信很多人也跟我一樣,明天一早就要正式上班,挺Blue的。到了這裡已經是單元(一)最後一個部分,不過,也實在“好事多磨”,到了連續假期最後一個階段,才有空打開筆電,繼續將這兩題“終極題型”po出來,其中第52題是(101)原住民三等考的申論題,尤其是個Grand的題目。同學務必卯足精神仔細研讀。
51問答題
(25分)假設A、B兩國皆以勞動為唯一生產要素,目前兩國生產一單位X財與Y財所需投入的勞動量分別如下表。
(一)假設A國總共有1000個勞動人口,B國有1600個勞動人口,分別畫出兩國的生產可能曲線。 (二)若兩國彼此之間沒有貿易,各國國內X財以Y財來表示的價格為何? (三)解釋A、B兩國各別對於那一種產品具有比較利益? (四)若兩國進行自由貿易,各國出口與進口產品各為何?如何決定? (五)若B國在X財的生產上獲得技術進步,使得所需的勞動投入量由4人降為2人,請說明第(四) 小題所述的兩國進出口貿易商品是否會改變? (98)公務人員升薦任 |
解答
(一) 兩國的生產可能曲線
A國:XA+2YA=1000 B國:4XB+2YB=1600
PS
圖自己畫沒問題吧!
(二) 國內X財以Y財來表示的價格
由兩國的生產可能曲線方程式可得
A國:500/1000=0.5,表示A國增加一單位X生產必須放棄0.5單位的Y
B國:800/400=2,表示B國增加一單位X生產必須放棄2單位的Y
(三)所謂比較利益係指機會成本較低的財貨,由以上結果可以得知:A國生產X較具比較利益,B國生產Y較具比較利益。
(四)如果進行自由貿易,A國將專業生產X=1000(單位),B國專業生產Y=800(單位)。A國將出口X,B國出口Y。
PS
貿易條件為800/1000=0.8。
(五) B國的生產可能曲線成為2XB+2YB=1600,此時生產X的機會成本成為:增加一單位X生產必須放棄1單位的Y。比較起來,B國生產X的機會成本仍然比A國高。所以,進出口貿易商品不會改變。
第52題
臺灣的生產可能線為C+3G=12,法國的生產可能線為3C+5G =30;式子中,G為葡萄酒產量,C為電腦的產量: (一)請以電腦為橫軸、葡萄酒為縱軸,在同一平面上分別繪出臺灣和法國的生產可能線(請標明臺灣和法國各為那條線)。(5分) (二)臺灣生產葡萄酒和電腦的機會成本分別為何?(5分) (三)基於專業與分工的原則,臺灣和法國應分別生產什麼產品?(5分) (四)兩國發生貿易後,在臺灣市場之電腦對葡萄酒的相對價格將如何變動?又法國市場上之電腦對葡萄酒的相對價格將如何變動?此外,在世界貿易市場上,電腦對葡萄酒的相對價格(貿易條件)最後會落在那一個範圍內?(10分) (101)原住民三等 |
剖析
這是個非常非常經典的題型,在經濟學典範(3)後半部《個體經濟進階觀念單元(1)比較利益與絕對利益》有對此觀念作詳盡地說明,其中圖(1-1)即說明生產可能線,圖(1-2)有對「世界生產可能線」作一說明,不可不知。在此,首先由題目所給的資料可以得知兩國的生產可能線分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