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典範(1)第1-6節對均衡的意義與經濟調整向均衡的過程。這個部分書本已經做了詳盡地介紹,這裡只能補充道:我們一般看到的供需曲線,即負斜率的需求直線與正斜率的供給直線能保證交點為均衡點,且滿足以下特性
(1)存在,即均衡價格與數量均為正數。
(2)唯一,即均衡解只有一組。
(3)安定,即一開始即使經濟不位於均衡位置,隨著時間的經過,透過價格或是數量的不斷調整,仍然可以使經濟達到均衡狀態。
相關的內容我有機會再與大家分享。當同學讀過書本第1-6節後,就來看一些例題。
第38-1題 先來個基本計算題暖暖身
已知需求曲線為:P=50-Q,供給曲線為:P=10+Q,式中,Q 代表產量。如果目前市場價格為P=15,則:
(A)會產生超額需求 (B)會產生超額供給 (C)市場處於均衡狀況 (D)價格有下跌壓力 (96)身障四等
解答:(A)
第38-2題
若需求線與供給線分別是P=50-Q與P=2+3Q,則當P=5時,市場成交量是:
(A)1 (B)5 (C)12 (D)45 (100)身障四等
解答:(A)
第38-3題
假設在完全競爭市場中,短期的市場供給曲線為 q s = P,而短期的市場需求 曲線則為 q d = 10 − P,其中 q s為供給量、q d為需求量,而 P 則為市場價格。試問:短期的市場均衡價格為何?
(A)市場的均衡價格為$1
(B)市場的均衡價格為$4
(C)市場的均衡價格為$5
(D)市場的均衡價格為$7.5 109身心障礙三等第10 題
解答:C
均衡時供給與需求相等,所以p*=10-p*→2p*=10→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