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世界中我們更常遇到的一種情形是:我對自己願意付多少錢目前不清楚,但是,看到商品的定價與特價的差別後,腦海裡就浮現概念。例如我前幾天買一件刷毛襯衫2990元,看到定價時我心中還在思索“划不划算”這個問題。
不過,看到吊牌原價4990,而周年慶特價2990,我有現賺2000的感覺。剛好我也需要,又有2000元的消費者剩餘,就買了。
結論
對很多消費者而言,對於自己願意付多少前往往不清楚。這時候廠商就用原價X元,特價Y元的策略,“幫助”消費者構建其保留價格X元,進而得到X-Y的消費者剩餘。然後,消費者買下該商品,廠商也獲利。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