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題 格子(1)
下列何種原因造成資源的使用具有機會成本?
(A)稀少且具有單一用途
(B)取之不盡且具有單一用途
(C)稀少且具有多種用途
(D)取之不盡且具有多種用途106普考第7題
解答:(C)
觀念
稀少性+多種用途→機會成本
資源「稀少性」與「多種用途」是機會成本的前提,否則,增加一個資源的使用,根本不用放棄其他資源。這樣就沒有「放棄」問題,自然沒有機會成本的問題。所以,本題選(C)。
第2題
相對於高中畢業即進入職場工作,選擇就讀大學的機會成本並不包括下列那一個部分?
(A)三餐費用(B)學費(C)書籍費(D)如果沒有念大學選擇去工作時,可能賺得的薪資 106警察鐵路退除役第1題
解答:(A)
不管有沒有讀大學,飯都是要吃的,所以(A)不列入機會成本。(B)(C)屬於機會成本中的會計成本,(D)屬於機會成本中的隱藏成本
第3題 格子(5)
小明近日考上公職、投顧公司及外商銀行。給定其他條件相同下,公職月薪3 萬元,投顧公司月薪5 萬元,外商銀行月薪6 萬元。小明選擇這些工作的機會成本大小關係為:
(A)公職>投顧公司>外商銀行
(B)公職= 投顧公司>外商銀行
(C)外商銀行>投顧公司>公職
(D)外商銀行>投顧公司= 公職 105地特四等第7題
解答:B
選公職的機會成本與選投顧相同,都是「放棄」外商銀行月薪6萬元。
第4題 格子(5)
假設張三畢業後有A、B、C三個工作機會,給定其他條件一樣,A工作月薪2萬元,B工作月薪4萬元,C工作月薪6萬元。根據前述資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張三選擇A或B工作,機會成本均為6萬元
(B)張三選擇A工作之機會成本為4萬元,選擇B工作之機會成本為6萬元
(C)張三選擇B工作之機會成本為2萬元,選擇C工作之機會成本為4萬元
(D)張三選擇B或C工作,機會成本均為2萬元 107關務四等第10題
解答:(A)
依據定義選A與B均要放棄C,每月6萬元。
第5題 格子(8)
吳先生打算自銀行領出一筆錢幫助兒子買房子。對這筆錢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因為是自己的錢,所以沒有成本
(B)雖然是自己的錢,但會有失去賺取利息的隱藏成本
(C)失去的利息,是用這筆錢的外顯成本
(D)這筆錢沒有機會成本 106地特四等第5題
解答:(B)
這題考的是「隱藏成本」,即指「該賺未賺」的部分。吳先生拿出的這筆錢,如果不買房子,可以有其他的用途。至少放在銀行生利息,如果買了房子,就無法收取利息。
第6題 理性決策+機會成本(邊際成本的角度)
以下這題剛PO過不久,大家應該印象猶新
為何在吃到飽的餐廳吃飯,食量通常比去一般餐廳吃飯來得大?因為吃到飽的餐廳:
(A)多吃邊際成本下降
(B)食物較多成本較低
(C)多吃沒有邊際成本
(D)比一般餐廳便宜 108高考三級第5題
準備工作
所謂「邊際成本」就是增加一單位的消費或生產,所需增加的代價(成本)。例如就消費者而言,一個東西的定價20元,多買一個就要增加20元的支出,這20元就稱為「邊際成本」。對廠商而言,多生產一單位產品,要多支出30元,這個30元就是廠商生產這單位產品的「邊際成本」。
解答:C
這題回應了我一開始提到經濟學最重要的三個觀念,回到經濟決策的本質就是邊際利益與邊際成本,如果邊際利益大於邊際成本就會多做該項活動:反之就減少。
就這題而言,「吃到飽」就是顧客付一次錢,就隨你吃。而所付的「這一次錢」可以解讀為「固定成本」,如此吃愈多,平均固定成本愈低,自然愈划算
另外也可以從「邊際成本」的角度思考,在一般餐廳吃愈多吃愈好要付的錢愈多,也就是邊際成本會變動的。但是,在「吃到飽」餐廳卻只要付一筆固定費用(如同固定成本),也就是「邊際成本」是0,既然如此就一直吃到撐,也就是吃東西的邊際利益為0為止。所以本題選(C)。
第7題
李小姐選擇加班3 小時而不去朋友家吃火鍋。假設李小姐加班的時薪為新臺幣250 元,則李小姐加班的機會成本應以下列何者衡量?
(A)加班3 小時所賺取的新臺幣250×3 = 750 元
(B)加班3 小時所賺取的新臺幣250×3 = 750 元,扣除跟朋友一起吃火鍋可獲得的歡樂
(C)跟朋友一起吃火鍋可獲得的歡樂
(D)因為去朋友家吃火鍋由朋友招待,所以李小姐加班的機會成本為零
106身障三等第1題
解答:C
這題與以前的題目不同,李小姐選擇加班,所以獲得750元;但是,損失了與朋友吃火鍋相聚的歡樂的「隱藏成本」,所以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