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對於替代品與互補品的基本觀念與題型做了說明,這裡繼續講較為進階的觀念。更為一般化的需求函數設定,除了顯示出需求法則成立,還可以看出兩財貨間是替代還是互補的關係。還有,可以了解財貨與所得的關係—正常財貨是劣等財…。這方面的題目都算是觀念綜合型,值得好好品味。
第33-5題
若 x 財的需求函數為Qx = 150-2Px-10Py+4I,其中Qx 為需求量,Px 為x 財價格,Py 為y 財價格,I 為所得水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對x 財的需求違反需求法則
(B) x 財為劣等財
(C) x 財與y 財為互補品
(D)若x 財價格提高,則x 財的消費者之效用必定會提高105地特三等第8題
解答:(C)
理由
Py上升1單位→Y需求量下降且X需求下降10單位。X與Y呈現同方向變動,所以為互補財。
在其他條件不變下,x 財價格提高會造成實質所得下降(預算限制式內移),造成消費者效用下降。
第33-6題
X 與Y 財貨的價格分別為PX與PY,I 表示消費者所得,X 財貨的需求函數可以表示為QX=2-PX-PY-I,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X 與Y 為替代品,X 為正常財
(B)X 與Y 為替代品,Y 為正常財
(C)X 與Y 為互補品,X 為劣等財
(D)X 與Y 為互補品,Y 為劣等財107關務四等第3題
解答:(C)
(1)因為I前面的係數是-1,所以X為劣等財。
(2)PY前的係數是-1,表示X與Y為互補品。
說明
PX↑→X↓(需求法則成立),如果Y↓,表示X與Y的變動方向相同,所以兩種產品互相補充為互補品;反之如果X下降但Y增加,表是用Y替代X,也就是兩者為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