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裡進到經濟學典範(1)第5章的內容,這個陣營的經濟學家認為對於效用的設定「不用嚴格」到消費者每消費一個商品組合都可以精確了解到所對應的效用水準,進而知道邊際效用。「計數」這種客觀數值的概念似乎只適用於生產的領域,對於消費與滿足(快樂程度)的領域則顯得不真實。就消費者選擇而言,只要可以比較消費不同財貨組合所得到的快樂的「大小次序」,那麼在預算限制下,就可以選擇出讓自己滿足程度最高的財貨組合。」

    如果強調偏好的「順序」重要,那麼以絕對數字表示的「邊際效用」就不適用了。接下來的問題是:要用什麼來衡量消費者對一商品的評價?

    首先我們回憶一下:邊際效用是用「多得到的快樂」來衡量消費者對該商品的評價,邊際效用愈高評價愈高,反之,則愈低。現在要將這個以(客觀)數字為基礎的觀念取代掉,又要能描述消費者對一特定數量商品的主觀評價,那要用什麼觀念呢?我們先想一想我們自己對一個商品的評價,除了享受時得到的快樂,還有就是我為了消費這個東西,我「願意放棄」什麼?如果為了消費這個東西,我「願意放棄」的其他商品數量愈多,就表示我對這個東西的「主觀評價」愈高。這個「願意放棄」得觀念就是「邊際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簡稱MRS,第5-2-4節對MRS的意義,以及與邊際效用的關係有詳細說明。現在,我們反推回去,如果強調MRS則座標軸就換成在兩財貨X-Y的平面上,這時候原先X-TU的座標平面似乎就變得“無多大意義”,而描述偏好的概念也由總效用曲線換成「效用無差異曲線」,簡稱「無異曲線」,這就是第5-2-1節的內容。所以,整個5-2節加上附錄(一)對繼續效用分析的主要工具—無異曲線做了完整的介紹,請慢慢研讀。

p.5-3中山企管(95)所考的這題很有意思,把效用函數與無異曲線在「實戰」上做很好的連結,有空可以參考。美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