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比較利益原則
經濟學典範(3)第二部分:個體經濟學進階觀念,單元(1)比較利益與絕對利益,這包括定義與意義,還有闡述新古典經濟學家的理念。即依據機比較利益→形成專業分工→gain from trade→福利最大。
重要結論
重點(一)比較利益的前提是機會成本差異
重點(二)比較利益→形成專業分工→gain from trade→福利最大
第1題 比較利益的意義
相對於乙國,甲國生產某商品具有比較利益,則下列何者正確?
(A)甲國生產該商品的各種要素投入一定比較少
(B)乙國生產該產品的各種要素投入一定比較多
(C)甲國生產該產品的機會成本一定比較低
(D)乙國生產該產品的機會成本一定比較低 113普考第2題
解答:C
對於普考等四等考試而言,前幾題出生產可能線、機會成本與比較利益原則可說是經典且可預期的。感覺很溫馨
第2題 比較利益的前提是機會成本差異
假設本國可生產10單位X產品或20單位Y產品,而外國可生產10單位X產品或10單位Y產品,且兩國從事國際貿易。若今外國之Y產品生產發生技術進步,變為與本國相同,亦可生產10單位X產品或20單位Y產品,下列何者錯誤?
(A)技術進步發生後,兩國無法透過國際貿易而得利
(B)技術進步發生後,兩國境內之產品相對價格相同
(C)技術進步發生後,本國福利水準下降
(D)技術進步發生後,外國福利水準不變
解答:D
選項(A)此時兩國生產兩商品的機會成本都相同,所以,無法進行貿易。
選項(B)相對價格=機會成本
選項(C)無法貿易後,福利水準下降。
第3題112普考第3題
小鳳可以在30分鐘內煮好晚餐,在20分鐘內洗好衣服。他的室友做這兩件工作都只需花一半的時間。兩人應如何分配工作?
小鳳應多煮晚餐
小鳳應多洗衣服
這兩件工作兩人平均分擔
兩人不會有交易利得
解答:D
因為機會成本相同,所以,兩人各做各的。
第4題 同類型題目更進階的考法 (113身障三等第1題)
假設所有財貨的生產皆是固定規模報酬,有關機會成本與國際貿易型態,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具有絕對利益意味同時擁有比較利益
(B)假設國家A相對於國家B在生產電腦時可以用更少的投入得到相同的
產出,則國家A具有生產電腦的比較利益
(C)假設國家A和B在生產所有財貨皆有相同的機會成本,則兩國進行國
際貿易不會帶來專業化利得
(D)假設國家A在生產所有財貨皆較有效率,則兩國進行國際貿易不會互蒙
其利
解答:C
理由
「所有財貨的生產皆是固定規模報酬」表示PPF為負斜率直線,MRT為固定長數。
如果兩國MRT相等,則不會有比較利益。
不一定,看單一產品無法判斷,主要還是看MRT。
正確
只要MRT不相同,就可以依據比較利益原則透過貿易互蒙其利。
經濟學典範(3)第二部分,個體經濟進階觀念,單元(1)比較利益與絕對利益。
補充說明
如果加上113初等考試第4題的話,關於這個觀念「比較利益的前提是機會成本差異」在113年我所看過的試題中就出現4題,這個比重滿高的。